近期,去探访一位刚“晋升”为母亲的好友,碰到她在哺乳。宝宝的小脸憋得通红,含着奶头吸两口就松开,没等大人反应过来又急得张嘴找食,如此反复间,哭声逐渐变成委屈的呜咽。“已经三天了。” 朋友声音发哽,“明明饿得直咂嘴,却含住乳头就哭,连带着晚上也睡不安稳,两个小时就要醒一次……”我凑近查看,发现宝宝口腔内长满了白色膜状物——鹅口疮。
朋友急问怎么会出现鹅口疮?她说:“这个我们前两天就发现了,一直以为是奶瓣,平时护理我们都很注意卫生的,怎么就得鹅口疮了?”我解释:“这是白色念珠菌在捣乱,是因为宝宝的口腔卫生没做好。”新生儿日常做好口腔护理就能预防它。
日常口腔护理:每日早晚各一次,奶后1小时进行,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温开水,先湿润并清洁口唇、口角,用左手将宝宝口腔分开,另取棉签蘸生理盐水或温开水,轻轻擦拭宝宝口腔黏膜、牙龈和舌头,依顺序从右侧颊部→上腭→左侧颊部→上下内唇→牙龈→舌面→舌下,并观察口腔内有无粘膜破损或表面覆有白色斑膜,擦拭动作要轻柔,避免损伤娇嫩口腔;棉签不可过湿,以免棉花掉入口腔内,或因水分过多引起宝宝呛咳。
母乳喂养需做好乳头的清洁,如喂养配方奶,奶瓶、奶嘴每天用开水煮沸消毒,大人接触宝宝前后务必洗手,防止病菌传播。
新生儿患鹅口疮时,会有以下表现:
1.口腔局部症状
白色斑膜:这是鹅口疮最典型的症状。通常出现在两侧颊黏膜、舌面、上腭、牙龈等部位,表现为散在的、微微凸起的白色乳凝块样小点,这些小点会逐渐融合成大片的白色斑膜,类似奶块,但与奶块不同的是,白色斑膜不易被擦拭掉,如果强行擦拭,局部黏膜会潮红、粗糙,甚至可能会有溢血。